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不承擔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




這句話很有趣,『不承擔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

我沒有去聽演獎,不知他的立論為何。

但從金融學的觀點來看,不承擔風險,代表把錢放在定存這種低風險的資產。但是別以為自己選擇了一個低風險的資產,金融市場的波動就與你無關。

美國的次貸危機,美國政府用 QE 來解決,發行大量的貨幣,錢就不值錢了。最後,影響了房價,物價。

雖然,你選擇了低風險資產,但最後的結果是,你的購買力降低了。

本來聰明員工 學完MBA傻了



應該這麼說,教育是把學生拉到同一水平,複製出一堆相同的學生。所以唸完 MBA 後,學生的同質性很高。所以,笨的,變聰明了;聰明的,變笨了。
但真正的創業者,一定是與眾不同。

我想最重要的是人的心態,你是想要一個 MBA 學位? 還是要學一些 MBA 的 know how?


有人前兩者都不要,只要人脈!這才是真正的大老闆!


馬雲:本來聰明員工 學完MBA傻了
馬雲昨天表示,很多去企業管理研究所進修的人,在學到太多成功經驗後,反而「都傻了」。他說,應該要學多一點失敗的故事,並付出行動,才會有所改變。
對於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馬雲以自身經驗為例,不要妄自菲薄,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就會知道世界是公平的。
台灣人把念研究所這件事情當成必備的學歷,但馬雲並不認同。「MBA我確實不喜歡」,他說,過去阿里巴巴曾送很多優秀員工去企業管理研究所(MBA)進修;但本來很聰明的員工,完成學業後「都傻了」。
馬雲說,這些原本優秀員工在MBA課程中學了太多的成功故事,這讓他們回到職場後腦子都有問題。他鼓勵學習多一點失敗的故事,去思考前人怎麼克服困難;更重要的是,「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想了就要付諸行動去改變。
馬雲畢業於大陸杭州師範學院(現為杭州師範大學),曾經擔任過英文老師。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所受的教育遠超過廿五年到卅年前的人,他自己並非名校出身,他常跟自己的員工說,「若我們這些人現在想來應徵阿里巴巴的工作,肯定不會被錄取,因為學歷都比不上現在的年輕人」。
但是「所受的教育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練、挫折,這些教育才會變成真正自己的知識」。馬雲說,名校畢業的人,請用欣賞的眼光去看那些非名校出身的人;非名校畢業的人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你就會知道世界是公平的。 
【2014/12/16 聯合報】http://udn.com/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甚麼比較重要?

一位女同事說她記得,而我確忘記的一件事情。我不知道我在不經意的言談中,影響了某些人。


這是她在 FB 的留言:


我印象中很深刻,我剛進聯詠時你問了我一個問題,自己有錢,老公有錢,老爸有錢,公公有錢,請依序排列。

你說順序應該是自己有錢,老爸有錢,老公有錢,公公有錢。

你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裏。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股市

股市可以被視為對未來股利的預測,而每天都會有新的 information 進來,因此股市就會每天重新預測一次。
因此,市場的特性就是變動的,也就是市場本來就無法 100% 預測。
因為如果可以 100% 預測, 那麼價格將不會再有波動。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為甚麼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這個現象似乎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現象了。

TechNews 2014/9/10 的文章 "富者越富,美國 3% 超富擁有全美 54.4% 財富"。這個現象,可以從 80/20 原理得到相近的結果,20% 的人擁有 80% 的財富,而 20% 裏面的 20% 又擁有 80% 財富裏面的 80%,也就是 4% 的人擁有了 64% 的財富。


人類喜歡用簡化的線性來思考,1+1=2,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 80/20 原理提醒我們,這個世界實際上是非線性的,1+1 不見得等於 2,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穫。


然而,80/20 原理只是現象的觀察,並沒有解釋背後的原因。


有很多觀察可以解釋背後的原因。從教育,官商勾結,從富人逃漏稅,富人有較多的消息管道,等等往不公不義方面的解釋。


我想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推導出這個結果。


最近上了 Coursera 網站上面,Yale 大學 Robert Shiller 的 Financial Markets 課程,我發現 Week 1 的課程已經可以解釋這個現象了。


Risk 風險 & Risk Premium 風險溢酬

甚麼是風險。風險是不確定性。現在一年期定存利息 1.37%,時間到了,你可以拿到多少利息是很確定的,除非天災人禍,銀行倒了,不然可以說是幾乎沒有風險。而股市則漲漲跌跌,你不確定明天會漲還是會跌,這種不確定性,叫風險。

人類的天性是趨避風險的。也就是同樣的報酬,我們一定選風險低的。如果風險較高,那就要用更高的報酬來換。這就叫風險溢酬了!即使幾乎無風險的定存,時間越久,不確定性越高,風險以就越高。所以,三年期定存的年利率 1.39 就比一年期定存利率 1.37 高,也就是兩者的風險溢酬不一樣的。同樣的,股票的價格波動更大,不確定性更大,承受的風險更大,因此人們對股票的風險的要求至少要年報酬率 5% 以上了!

而『風險溢酬』就註定了『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現象。


為甚麼?


因為富人可以承受的風險較大,因此,他多會選擇將錢放在較大風險而獲利較高的資產,如股票。而一般的小老百姓,多會選擇將錢放在零風險的定存。因此長久下來,富人的平均報酬會高於其他人。



關於貧富不均問題,就不可談最近很夯的這本書,Thomas Piketty的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底下是介紹這本書的文章。


我們正在走向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未來嗎?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It is a matter of time. 只是時間問題

在股市打滾了二十年,最近我老婆看著盤勢,說了一句,"It is a matter of time"。讓我會心一笑,深有同感。

她指的是甚麼呢?

今年讀了一本書,三采文化出版的 "精準預測"  ,副標是『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號?』。英文書名是 Nate Silver,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Why So Many Predictions Fail - but Some Don't)"

書中有提到地震的預測。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Risk Premium


上 Coursera 耶魯大學 Shiller 大叔的課。premium 這個字有很多意義,票面價值,貼現,貼水,獎金,酬勞,額外費用,額外補貼,津貼,優惠,保險費,付加費,溢價。當形容詞可有優質的,高價的,這類的意思。

一般貼水應該是指 Discount。

也許翻譯成風險溢酬,會比較容易了解吧!

風險貼水 risk premium。


所謂的風險貼水(risk premium),係指投資者對投資風險所要求的較高報酬率,以彌補投資者對高風險的承受,這種額外增加的報酬率,稱風險貼水。在投資學裡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通常標的為政府公債或國庫券之利率。因為這些投資標的的風險幾近於零,因此除了這些標的以外的投資,報酬都必須高於無風險利率,否則投資者將不願無條件地承受較高風險。而高於無風險利率的額外報酬,就是所謂的『風險貼水』。
任何一項投資必定考慮其報酬及風險(risk-return trade-off)。一般而言,高報酬的投資風險通常較高,因此對於高風險的投資,投資人必要求高的報酬率才肯投入。相反地,風險較低的投資報酬亦較低。因此,任何一項投資標的的投資報酬率都可寫成:
報酬率 = 無風險報酬率 + 風險貼水,其中風險貼水與投資風險成正比。

see also

風險貼水
2007/05/09-張廖婉菁  

風險貼水或稱風險溢酬(risk premium):是指投資者在投資風險較高標的物時,會要求較高的報酬率,以彌補所承受的高風險,這類額外增加的報酬率,稱之為風險貼水。在投資學裡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由於政府公債或國庫券的風險幾近於零,所以無風險利率通常是以政府公債或國庫券之利率為標竿。只要投資標的不是政府公債或國庫券,投資者要求報酬都必須高於無風險利率,否則投資者將不願無條件地承受較高風險。而高於無風險利率的額外報酬,就是所謂的風險貼水。一般而言,投資的報酬會和風險成正比,風險越高則要求報酬也越高,反之亦然。所以一項投資標的的投資報酬率都可寫成:報酬率 = 無風險報酬率 + 風險貼水。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050196_A4E1CY0FYOL14CJ5T1ZK1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總算看懂為何外資當看多個股時,卻要放空避險

上課筆記:
總算看懂為何 外資當看多個股時,卻要放空避險。
原來放空的是指數,不是個股。

這張圖是解釋 CAPM model。

當我得到消息,看好 IBM 會漲,也就是預期IBM會表現的比大盤好。在買進 IBM 的同時,又擔心大盤下跌造成 IBM 也跟的跌,因此放空大盤期指來避險。

雖然 IBM 也會跟著下跌,但跌幅會比大盤小。這樣的操作,可以保證賺到原本預期 IBM 表現的比大盤好的這一段。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Risk 風險

最近看 Computational Investing 課程,講到 Risk,風險。
我們一般的認為投資上所謂的有風險就是可能賠錢。
一般我們聽到有風險,就是指有賠錢的可能?其實不是的。
風險的定義是獲利的標準差。以 前就看過 這個定義,但是有看沒有懂。風險和標準差也 有甚麼關係?好像硬要把數學和投資扯在一起。
最近上課 再想想,原來風險的定義指的是獲利的不確定性。
像一樣是上漲到 100 元,紅色的價格曲線上下幅度比較大,就叫做風險比較大。也就是,它比較難以預期獲利的多少。
所以定期存款風險低,指的是他獲利的可預期性。

雖然兩條線都收在 100,但是紅線的標準差比較大,所以風險較高。風險不是用最終報酬來定義。

換個方式來看,由於投資者不一定都等到最後才出場,它可能在任何一個時點 cash out,所以他可能賣在波動的低點,也可能賣在波動的高點。所以他的收益和原先預期的收益就有了變動及不確定性,這就是風險。